学区房凉透!北京市教委出招:校长教师大轮岗,先试点2000多人

2021-08-26 01:40 来源:北京商报 原文链接:点击获取

全文共2301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8月25日,在北京市召开的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介绍,从秋季学期开始,北京市将大面积、大比例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干部教师交流轮岗。

东城区、密云区为第一批两个试点区,年底之前还将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哪些老师参与轮岗?

每次周期有多久?

参与新学期交流轮岗工作的对象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校长(干部)教师。

1.在校长层面,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6年的公办学校正、副校长原则上都应进行交流轮岗。

2.在教师层面,距离退休时间超过5年,并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6年及以上的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原则上均应进行交流轮岗。

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参与轮岗工作的干部教师涵盖校长、骨干教师和普通教师三类人群,包含区域内校长交流轮换、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普通教师派位轮岗三个维度。

针对城区和远郊区不同的教学形势,城区内以学区(教育集团)的改革,跨学区(教育集团)交流轮岗为主,远郊区则以推进交流轮岗为主

图片来源:壹图网

“干部教师在交流时可以最基本的教育周期为单位,如学期、学年等。最好以孩子的成长周期为单位,如按照低年级、高年级学段等。”李奕进一步表示,“在校际、集团之间,甚至区域之间,北京市还将通过双师课堂等方式将优秀的老师、学科课程和作业布置向薄弱学校和地区输出,促进教育优质均衡。”

绩效工资将适当倾斜

如何做好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保障?李奕表示,

一是充分考虑实际效果,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是在原有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上的有序流动,市级层面会加强统筹指导,区级层面根据区域实际,科学编制交流轮岗规划和计划,再具体落实到学校和教师。

图片来源:壹图网

二是切实加强保障,确保老师业务发展、学校服务质量提升、孩子的实际获得均有所收获,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我们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参与交流轮岗和工作绩效作为校长职级晋升,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与晋升,区级及以上骨干教师评选、评优评先等方面工作条件之一。”李奕说,切实保障参加交流轮岗校长教师的工资待遇,在绩效工资分配中予以适当倾斜。

三是纳入督导评价,我们将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纳入市区教育工作督导评价范围,作为各区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高水平优质均衡发展、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督导评价重要指标。

东城区、密云区为试点区

尽管北京市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的规则刚刚启动,但作为试点区的东城区和密云区已经做出了轮岗工作的规划和安排。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东城区制定了《深化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方案》,本学年将实现干部教师交流轮岗不少于2000人。同时,东城区还将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干部教师100%交流轮岗

2021年密云区也已安排正校级干部轮岗38人,副校级干部轮岗12人,合计50人,占符合轮岗交流条件人数的55%。安排教师城乡流动118人,区域内流动27人。

下一步,北京市还将有计划地逐步扩大试点,在2021年年底之前,再启动六个区的干部教师轮岗交流试点。

北京校长教师大轮岗

学区房釜底抽薪

8月25日,北京市教委工委副书记、市教委新闻发言人在北京市教育“双减”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新的学期,北京将大面积和大比例促进校长和教师轮岗,包括在城区着力推进跨学区交流轮岗和在远郊区全面推进交流轮岗。对于参加轮岗的校长和教师,将在晋升、评优以及绩效工资上倾斜。

在推进教育资源均衡这件事上,这不仅是动真格的,而且是动奶酪。

政策的目标很明确,弱化住房和教育的捆绑关系,釜底抽薪,把学区房的非理性狂热逐渐消弭于无形。

此前深圳要推行的大学区招生,跟北京的教师轮岗政策,异曲同工,都是让住房的归住房,让教育的归教育。

图片来源:壹图网

这可以称得上“大变局”。

从以泰山压顶之势驱逐教培资本,到对学区房的精准调控,以及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之下的生育、养育、教育和养老的一揽子配套改革,最后都归结到这四个字:共同富裕。

甚至,由此可追溯到九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那段讲话: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教育资源均衡,不会一蹴而就,是一场持久战。甚至,北京校长和教师大轮岗,也不会立竿见影,还需要更精细化的治理,久久为功。

比如教师的体面。毫无疑问,在这轮教育改革和调整中,教师要付出更多。

无论是推迟放学时间和寒暑假的托管,还是跨学区的轮岗交流,很多执行的末端,其实都压到了教师身上。因此,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并切实解决随之增加的成本,是政策必须做精做细的地方。

比如资金的增加。教育资源均衡,除了人的流动,也需要资金的流动。学校的好与差,资金也需要纳入考量。

一方面,要持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除了财政拨付,还要在制度上形成企业和个人对学校的捐赠激励;另一方面,对所谓弱校的资金投入应该增加,如果只是人的流动,弱校在资金输入和扶持上依然处于末端,那么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局面就不容易被打破。校长和教师的轮岗,效果可能会打上折扣。

教育资源均衡和共同富裕一样,都不是要实现绝对平均主义,更不是“劫富济贫”,而是机会平等,出生不可能平等,教育机会平等是一次社会阶梯的自我修正,防止社会阶层流动沥青化。

我们既不允许教培“另起炉灶”,在公立和民营之间造成教育分化;我们也不允许体制内教育愈发区域失衡,要么内卷,要么躺平。

首席评论员丨韩哲

记者丨程铭劼 赵博宇

编辑丨张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