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了!中信证券拟成立特殊资产部 非银机构不良资产市场崛起

2021-08-21 00:00 来源:财经自媒体 原文链接:点击获取

原标题:杀疯了!中信证券拟成立特殊资产部,非银机构不良资产市场崛起

来源:小美产融

7月17日,中信证券发布公告:董事会一致同意《关于设立特殊资产部的议案》,成为排名前十的券商中首家开设此部门的证券公司,非银机构的不良资产市场已经崛起。

来源丨不良资产头条综合中信证券、券商中国等

中信证券成立于1995年10月,200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2011年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是中国第一家A+H股上市的证券公司。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中信有限公司,持股比例16.68%。

中国证券业协会最近下发了《证券公司2021年上半年度经营业绩排名情况》,中信证券以181.74亿元的收入稳居业内第一,超过第二名国泰君安证券50亿元。也是上半年唯一一家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超过10亿规模的券商。据中信证券上半年业绩快报显示,公司的净利润达到121.98亿元,同比增长36.66%,接近去年前三季净利润规模。

2021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券商

中信证券杀疯了!

据了解,在中信证券组织架构的经营管理层面中设有另类投资业务线,再设立特殊资产部或是对原先业务线的扩充。

特殊资产部主要是处置内生不良还是协同AMC处置金融机构及非金不良,不得而知。无论是哪一类,规模都非常庞大。

券商不良资产规模到底有多大?

证券公司内生的不良资产有三种,证券投资类、非证券投资类、有负债类的。

规模具体有多大?

1997年底87家证券公司不良资产总额近400亿元,占证券公司净资产的60%以上。

2002年时任证监会机构部主任李小雪称,118家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为460亿元,不良资产率超过50%。但业内表示,这个数字是谨慎计算的结果。

这些不良资产主要体现在:

一是不规范的实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

二是在国债回购业务和场外资金拆借业务中形成了大量的淤积款项不能及时收回;

三是代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业务的应付款项上形成的;

四是为其他公司担保承担连带赔偿所产生的逾期应收款项;

五是证券公司下属的证券营业部权限过大,由于缺乏必要的控制制度造成了证券公司无法控制的坏账。

到了2005年,天则所报告称证券公司的不良资产规模可能超过2500亿元。

2018年,资产证券化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但由于证券公司存在诸多缺陷、缺乏风险管理机制,证券公司不良资产率不断提升。

时至今日,证券公司不良资产规模尚无官方数据公布。

券商参与不良资产处置路径

券商堪称“小银行”,其利用自有资金和受托资金的灵活度,投资范围从传统的股权债权的一级和二级市场拓宽到未上市的各类股权和债券、信托收益权、商业票据等品种,不良资产也成为证券公司可以投资的品种之一。

证券公司可以设立各类平台通过母公司或者子公司的形式开展自有资金和受托资金的投资。

在自有资金运用方面,可以通过直投子公司、另类投资公司的平台开展不良资产的投资。

受托资金方面,可以通过设立不良资产投资合伙基金或者资产管理的定向资产管理计划或者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募集客户资金开展对不良资产的投资。

在不良资产的经营方面,证券公司可以充分利用投资银行的全产业链服务模式,在不良资产的收购、经营管理、处置方面进行协同,实现不良资产的增值。例如,可以将不良资产的收购和经营与并购以及上市业务结合起来,通过选择有并购潜力的标的和有针对性的交易结构和交易条款设计,实现处置结果的最优化。

证券公司已经深刻的认识到未来不良资产处置业务的发展空间。

最近几年,券商与地方AMC关系越发紧密,已经有包括东吴证券、招商证券在内的6家券商对地方AMC增资,而中信证券也是其中一家。

券商介入不良资产处置,不仅能够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也可以借机与自身并购重组、债务重组、财务顾问、ABS发行等业务产生协同。

非银机构不良资产市场崛起

与银行业不良资产规模不断攀升的趋势一样,信托业、证券业不良资产规模也相应扩大。

截至2020年3月末,信托行业风险资产规模为6431.03亿元,较2019年底增加660.56亿元,增幅达11.45%;行业资产风险率为3.02%,创历史新高。

2021年5月,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推进信托公司与专业机构合作处置风险资产的通知》,明确支持信托保障基金、AMC等专业机构与信托公司合作处置后者固有不良资产和信托风险资产。

6月22日,中国信达与信托保障基金公司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违约债券规模不可小觑,2021年上半年,债券市场新增18家违约发行人,共涉及到期违约债券59期,到期违约金额合计约778.97亿元,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

联合资信报告显示,下半年债券市场信用风险仍将持续暴露。

一是今年上半年我国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上涨,对中下游企业盈利形成明显挤压,经营压力和信用风险持续加大;

二是4月沪深交易所出台公司债审核新规,采用数量化指标对企业融资结构、杠杆水平等方面划定“红线”,对于“踩线”企业,提出审慎确定公司债券申报规模和限制资金用途的要求,短期内会增加部分弱资质主体再融资风险;

三是国内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退,海外疫情依旧复杂严峻,一些受疫情影响严重行业企业、信用资质较差的企业信用风险将会持续暴露。

虽然证券业不良资产规模没有确切数据,但非银机构的不良资产处置市场已经开启,全新蓝海已至,机会与挑战并存。